血斑是指血凝固形成的痕跡,可能是年齡增長、外部刺激、過敏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礙、櫻桃狀血管瘤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時就醫(yī)診治。
1.年齡增長:由于年齡增長、皮膚變薄與松弛,加上長期日光照射,皮膚小血管變脆,輕微搔抓或外傷即可引起皮下出血,形成血斑。此時不用特殊處理,一般會自行消失。
2.外部刺激:如外傷、擠壓等導致毛細血管破裂,血液滲出到皮下形成淤血斑。建議采用先冷敷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具有促進淤血消散的作用。
3.過敏性紫癜:由于接觸變應原導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滲出到皮下形成紫癜,表現(xiàn)為血斑。建議患者遵醫(yī)囑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馬來酸氯苯那敏片、依巴斯汀片等藥物來治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組胺的作用。
4.凝血功能障礙:體內(nèi)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異常,導致出血時間延長,皮下出血風險增加,形成血斑。建議患者配合醫(yī)生使用華法林鈉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氨甲環(huán)酸片等藥物進行治療,具有抗凝的作用。
5.櫻桃狀血管瘤:櫻桃狀血管瘤是良性的皮膚腫瘤,由于皮膚下毛細血管異常擴張形成,皮膚表面呈現(xiàn)紅斑狀。部分血管瘤無明顯癥狀,但抓破后可能出血。少數(shù)血管瘤可自行消退,注意觀察即可。但是,位于裸露部位的櫻桃狀血管瘤影響美觀者,或患者有摘除病變需求的,可配合醫(yī)生通過硬化、冷凍、電凝或激光的方式來治療。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病變部位,避免撓抓、摩擦、外力碰撞,保持合理的飲食結(jié)構(gò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