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中性粒細胞的正常比例為50%-70%。如果血常規中性粒細胞比率偏高,可能是生理因素導致,但也可能與細菌感染、敗血癥、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汞中毒等病理因素有關,應根據原因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一、生理因素:如果在檢查血常規前,存在劇烈運動、進食過飽、過度勞累、環境溫度過高或妊娠分娩等情況,在外界因素刺激下會導致血常規中性粒細胞比率偏高,一般是暫時性的現象,不需要特殊處理。
二、病理因素:1、細菌感染:是指人體在免疫力低下時,感染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細菌會刺激機體出現血常規中性粒細胞比率偏高的情況,患者可能會出現咳嗽、流鼻涕、頭暈等癥狀。一般患者需要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等;
2、敗血癥:一般由厭氧菌等細菌感染引起,會產生大量毒素損害血液系統,導致血常規中性粒細胞比率偏高的情況,另外患者還會出現寒戰、頭痛、腹脹等癥狀。如果診斷結果為敗血癥,患者應按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可以使用注射用頭孢他啶、注射用青霉素鈉等抗生素進行治療;
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一般由腦膜炎球菌感染引起,會導致血常規中性粒細胞比率偏高的情況,另外患者還會出現咽痛、驚厥、瘀斑等癥狀。如果診斷結果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患者應按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可以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鈉進行治療;
4、汞中毒:一般由誤食、不慎接觸含汞物品引起,會損害身體的血液系統,導致血常規中性粒細胞比率偏高,患者還會出現頭痛、乏力、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如果出現汞中毒,患者應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可以使用二巰丙磺鈉注射液進行治療。
除了上述因素外,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溶血、肝硬化、白血病等因素,均可引起中性粒細胞比率偏高。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由異?;蛞?,會損害身體的血液系統,導致中性粒細胞比率偏高,另外患者還會出現貧血、脾大、關節疼痛等癥狀。建議患者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可以使用尼洛替尼膠囊、達沙替尼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血常規中性粒細胞比率偏高的患者,需要及時前往醫院內科進行細菌培養等檢查,明確具體的原因,同時患者應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個人衛生,避免癥狀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