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癌癥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體檢、健康飲食、適當鍛煉、規律作息。癌癥又稱惡性腫瘤,是一種非傳染性全身性的慢性疾病。從正常細胞到癌癥細胞通常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正常人群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使癌癥的發生率降低。
1、定期體檢:除遺傳因素造成的癌癥外,多數癌癥皆可防、可治、可控。建議健康人群平時定時進行體檢,選擇可靠的體檢機構,進行個性化體檢,如生化、腫瘤標志物、CT、彩超等。在身體發生異常時,能夠第一時間明確,從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繼而避免增加癌癥的風險;
2、健康飲食:飲食習慣往往也會對癌癥發生的概率產生影響,科學飲食能使癌癥的發病率有所減少。在日常生活中,應合理、均衡、全面攝入飲食及營養,有利于維持身體正常機能的運轉。建議以植物性飲食為主,每天食物中的蔬菜、水果、谷類、豆類應占比較高。同時多吃全麥面粉、糙米、薯類、玉米等加工少的粗糧,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避免燒烤、火鍋等刺激性飲食;
3、適當鍛煉:通過正確、適當的鍛煉,不僅可以增強自身體質,而且提高自身免疫力。堅持長期鍛煉,則能夠燃燒多余脂肪,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降低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風險。對于降低癌癥的發病率,也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每天根據自身的體質和承受力,適當進行跑步、游泳、體操等運動鍛煉;
4、規律作息:規律的作息,有利于身體機能的維持,使內分泌水平維持在正常水平。人體則可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有益于保持正常的免疫力,有助于減少癌癥的患病風險。日常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以維持正常的作息。
由于超重和肥胖是增加癌癥患病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體脂過多可能引起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和生長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增加癌癥的患病風險。而且肥胖還可能促進雌激素的分泌,容易誘發多種癌癥的發生,因此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需要保持正常體重,以降低癌癥的發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