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一般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目前,臨床上并沒有明確的說明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攜帶者接吻傳染幾率多大,但是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攜帶者接吻可能會被傳染。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染源包括急、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傳播途徑主要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性接觸傳播、醫源性器械傳播、生活密切接觸傳播等。由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傳染性,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攜帶者也屬于傳染源,與接吻者之間具有傳播途徑,因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攜帶者可能會傳染給接吻者。
一般來說,正常人群出現皮膚破損時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攜帶者接觸、正常人群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攜帶者發生無防護的性接觸等,都可能會導致感染,而且感染的幾率較高,如果患者懷疑自己被感染,此時需要及時就醫進行血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生化學檢查、病原學檢查、超聲檢查等。
如果在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攜帶者接吻后感染,可能會出現乏力、全身不適、食欲減退、肝區不適等癥狀,需要按醫囑使用拉米夫定替諾福韋片、恩替卡韋分散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