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和北芪在實質上屬于同一種藥。
黃芪和北芪在中藥學上是同一種植物的不同稱呼,均來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北芪這個名稱主要因為黃芪在北方地區的產量較大,為了與南方地區的黃芪加以區分,而特別稱為北芪。黃芪和北芪的藥用價值相同,都具有補氣生肌、利尿固表、保肝健脾、溫胃和胃的作用。兩者在中藥方劑中常被用于治療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等病癥。
黃芪和北芪雖好,但并非每個人適宜。例如,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等人群應避免服用。在使用黃芪或北芪時,應遵循醫生的建議,切勿自行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