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指起源于肝細胞和肝內膽管細胞的惡性腫瘤。需要檢測血清甲胎蛋白、異常凝血酶原、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及其同工酶Ⅱ、α-L-巖藻糖苷酶、肝功能指標、影像學檢查相關指標、肝臟穿刺活檢指標等多方面的指標來進行準確診斷與病情評估。
1.血清甲胎蛋白:是重要腫瘤標志物,但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并非肝癌特有,其他如肝炎、肝硬化活動期、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等也可致其升高。持續大于400μg/L且結合肝臟影像學占位病變對肝癌診斷意義重大,監測其變化可評估療效、判斷腫瘤復發或轉移情況。
2.異常凝血酶原:在原發性肝癌患者中常異常升高,對于血清甲胎蛋白陰性或低水平的肝癌患者是很好的補充診斷指標。有助于提高肝癌診斷準確性,尤其在鑒別良性肝病與肝癌方面。
3.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及其同工酶Ⅱ: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總體水平升高,其同工酶Ⅱ對肝癌診斷特異性較高。當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及其同工酶Ⅱ陽性時,對肝癌診斷有提示作用,作為輔助診斷指標與其他檢查聯合使用,以提高肝癌檢出率。
4.α-L-巖藻糖苷酶: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中活性明顯升高。雖對肝癌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有一定限度,但與血清甲胎蛋白聯合檢測可提高肝癌診斷準確性。在一些血清甲胎蛋白陰性的肝癌患者中,α-L-巖藻糖苷酶也可能升高,在肝癌診斷和病情監測中發揮重要作用。
5.肝功能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等,可反映肝臟功能狀態。腫瘤致肝細胞壞死時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升高,膽管受侵或受壓致膽汁排泄不暢時膽紅素升高,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可反映肝臟合成功能與機體免疫狀態。
6.影像學檢查相關指標:超聲檢查可觀察肝臟大小、形態、質地及占位性病變,原發性肝癌多表現為低回聲或不均勻回聲,邊界不清且周圍可能有暈圈;CT檢查在增強掃描時有“快進快出”的典型表現,利于區分肝臟良性病變,還能評估腫瘤與周圍血管、組織的關系以判斷手術切除的可能性;磁共振成像檢查中肝癌的特定信號特征有助于精準診斷,這三種影像學檢查相互配合、互為補充,能顯著提升原發性肝癌診斷的精確性與全面性。
7.肝臟穿刺活檢指標: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金標準”。通過穿刺獲取肝臟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組織結構等,明確是否為肝癌及病理類型,如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等,還可檢測腫瘤細胞分化程度。
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是一個多維度、綜合性的過程,通過以上指標,可以早期發現、準確診斷原發性肝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