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的別名較多,常見包括吳萸、茶辣等。吳茱萸是較常見的中藥材,在臨床服用此藥物時,患者一定要嚴格遵醫囑服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吳茱萸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石斛或疏毛吳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實,其性熱,味辛、苦,歸肝、脾、胃、腎經,既可以散肝經之寒邪,也可以疏肝氣之郁滯,是治療肝寒氣滯諸痛的常用藥。其常與生姜、人參等同用,以治療巔頂頭痛、干嘔吐涎沫等病癥,或者是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以治療寒疝腹痛。此外,吳茱萸還善于散寒止痛,并且具有溫脾益腎、助陽止瀉的功效,是治療脾腎陽虛、五更泄瀉的常用藥物。
在臨床應用吳茱萸時,需注意本品辛熱燥烈,容易耗氣動火,因此不宜過量或長期服用。此外,陰虛有熱者應忌用,而孕婦應慎用本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