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有自愈的可能,但大部分患者都無法獲得自愈。如果人體的免疫功能特別好,可能僅通過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清除慢性乙肝病毒的感染,從而得到自愈。但由于本病具有傳染性,通常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科學治療,不建議盲目依賴于自己的免疫力,而且大部分患者無法通過自我清除乙肝病毒獲得自愈。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感染乙肝病毒后病程超過半年的感染性疾病,乙肝病毒可對患者的肝細胞造成連續(xù)性損傷,患者大多具有持續(xù)性或嚴重的免疫病理反應,主要表現(xiàn)出畏食、腹脹、乏力、惡心、肝區(qū)疼痛等癥狀。輕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后通常預后較好,但如果沒有進行及時有效治療,發(fā)展為重度的慢性乙型肝炎,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肝硬化或者肝癌等嚴重病變,一般預后較差。
慢性乙肝患者通常應及時應用抗病毒的藥物,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藥物包括兩大類,第一大類是針劑藥物,通常指干擾素,常通過注射的途徑進行治療,干擾素一旦起效,停藥以后復發(fā)的可能較小,但能夠起到很好療效的患者比例并不高,且用藥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概率較大,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發(fā)燒、甲狀腺功能異常、眼底病變等。因此通常需要用到第二大類藥物,即抗乙肝病毒的口服藥物。臨床常用的是恩替卡韋分散片和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配合口服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復制,但一般用藥療程比較長,需要好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獲得慢性乙肝的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