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疹塊,醫學上稱為蕁麻疹,其出現通常和過敏反應、感染因素、物理刺激、藥物反應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建議患者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1、過敏反應:風疹塊最常見的原因是身體對某種物質產生過敏反應,如食物(海鮮、堅果、奶制品)、吸入物(花粉、塵螨、寵物皮屑)、接觸物(化妝品、洗滌劑)等。處理時,需要識別并避免過敏原,同時可遵醫囑口服抗組胺藥如鹽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膠囊。
2、感染因素: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也可能引發蕁麻疹。此時,除了抗過敏治療外,還需針對病原體進行抗感染治療,如遵醫囑使用青霉素V鉀片、頭孢克洛分散片或阿奇霉素分散片來對抗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則可能需要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片、伐昔洛韋片。
3、物理刺激:寒冷、炎熱、日光、摩擦等物理因素也可能誘發蕁麻疹。處理上,應避免或減少物理刺激,如穿著適宜衣物保暖或防曬,減少皮膚摩擦。
4、藥物反應:某些藥物如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疫苗等也可能引起蕁麻疹。一旦發現藥物相關蕁麻疹,應立即停藥并就醫。治療時,除停用致敏藥物外,可給予抗過敏治療,如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葡萄糖酸鈣注射液。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伴發蕁麻疹。治療這類蕁麻疹需綜合考慮原發病的治療,可遵醫囑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軟膠囊、甲氨蝶呤片或硫唑嘌呤片。
在治療過程中,切勿自行隨意用藥,尤其是激素類藥物和免疫抑制劑,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同時,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癥狀或引發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