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微黃和澄清,都屬于正常情況。尿液的顏色,常受到飲水量、食物、藥物以及尿色素的影響,正常的生理性尿液清澈、透明,顏色為淡黃色至深黃色,但對于病理性的尿液,可能為淡紅色、乳白色。
1、生理性:生活中正常尿液的顏色,取決于飲水量和出汗量,飲水越多,尿液就會變得越清澈,出汗越多,尿量偏少,顏色就會偏黃。夏天時,由于出汗尿量會相對減少,顏色會變得較深。此外,尿的顏色還取決于24小時尿量,正常人24小時尿量約在1200-1600ml,顏色接近透明、微黃。如果尿液達到2000ml以上,則基本為無色、透明。24小時尿量如果在600-800ml,則基本為深黃色或褐色,常提示需要多喝水;
2、病理性:尿的顏色也有助于鑒別疾病,如淡紅色的尿可能為血尿,導致血尿的原因有尿路結石、尿路腫瘤、前列腺增生、毛細血管破裂、尿路感染等。對于尿道炎的患者,尿通常比較渾濁,因為尿道外口會分泌黃色或白色膿液,混入到尿液中就導致較為渾濁。尿潴留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多數都有感染,因為混入了膿細胞和血,尿色也往往渾濁。如果尿色為乳白色,則可能為乳糜尿,這是由于大量的脂肪組織從尿里排出。尿路結核的患者,尿的顏色可以是洗米水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