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一般是指發熱。感冒發熱后鼻子不通氣,可能與鼻腔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鼻竇炎、過敏性鼻炎以及鼻中隔偏曲有關。建議及時就醫,根據原因遵醫囑治療。
1.鼻腔黏膜充血:感冒發熱時,鼻腔黏膜受到病毒或細菌的刺激,會發生充血腫脹,導致鼻腔狹窄,從而影響通氣。此時,可以遵醫囑使用減充血劑,如鹽酸羥甲唑啉滴鼻液、麻黃堿滴鼻液及鹽酸萘甲唑啉滴鼻液,來收縮鼻腔黏膜血管,減輕充血癥狀。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濕潤,避免鼻腔黏膜干燥,也有助于緩解鼻塞。
2.分泌物增多:這些分泌物會堵塞鼻腔,導致通氣不暢。為了清除分泌物,可以遵醫囑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或者使用祛痰藥物,如氨溴索片、乙酰半胱氨酸顆粒及羧甲司坦片等,來幫助稀釋和排出分泌物。此外,多喝水也有助于稀釋分泌物,促進其排出。
3.鼻竇炎:鼻竇炎時,鼻竇內的炎癥會刺激鼻腔黏膜,導致鼻塞、流涕等癥狀。此時,需要遵醫囑使用抗菌藥物來控制感染,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及羅紅霉素分散片等。同時,保持鼻腔清潔,避免用力擤鼻,以免加重鼻竇炎癥狀。
4.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時,鼻腔黏膜對過敏原產生過敏反應,導致鼻塞、打噴嚏等癥狀。為了緩解過敏性鼻炎癥狀,可以遵醫囑使用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及孟魯司特鈉片等。同時,避免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塵螨等,也有助于預防過敏性鼻炎的發作。
5.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時,鼻腔內的空間會變小,從而影響通氣。對于鼻中隔偏曲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通過手術進行矯正。
在使用藥物治療時,務必遵循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吸入有害物質;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規律,有助于促進感冒的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