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舌苔是指散布在舌面上的一層苔狀物,由胃氣向上熏蒸胃中谷氣、食濁,凝聚于舌面形成。
正常的舌苔,一般是薄白均勻,干濕適中,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
正常舌苔正常舌象概括為“淡紅舌,薄白苔”,即舌質淡紅明潤,胖瘦適中,柔軟靈活,舌苔薄白均勻,干濕適中。
正常舌苔圖
異常望舌苔需要看舌頭的苔質、苔色和苔形,具體如下:
苔質厚?。?br>反映病邪的深淺和重輕。透過舌苔能隱約見到舌質者為薄,不見舌質者為厚。
潤燥:
反映津液之存亡。
腐膩:
主要反映中焦濕濁情況。
苔色白苔:
多主表證、寒證
黃苔:
多主里證、熱證。
灰黑苔:
主里熱、里寒之重證。
苔形舌苔布滿全舌者為全苔,分布于局部者為偏苔,部分剝脫者為剝苔。
全苔主痰濕阻滯;苔偏舌之左右者,多屬肝膽病證;剝脫多處而不規則稱花剝苔,主胃氣陰不足;小兒苔剝,狀如地圖者,多見于蟲積;舌苔全部剝脫,舌面光潔如鏡者,稱為“鏡面舌”,為胃陰枯竭,胃氣大傷。
[1]李燦東.中醫診斷學.第4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107.
[2]陳金水.中醫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9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