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頸部長個包常見于淋巴結炎、癤腫、脂肪瘤等情況,不同原因導致的頸部長個包,會有不同的癥狀,主要包括腫脹、觸痛、質地柔軟等。
癥狀頸部長個包常見于淋巴結炎、癤腫、脂肪瘤等,不同情況所出現的癥狀也不同,具體如下:
淋巴結炎:
表現為一側或雙側頸部淋巴結腫大,有壓痛,表面光滑,可活動。腫大淋巴結的數目及大小不一,多為蠶豆到拇指大小。
脖子淋巴結腫大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癤腫:
癤腫一般表現為局限性隆起,是?個或多個紅?、半球形、疼痛的結節。結節逐漸變軟后可有波動感,中?出現???的膿頭,膿頭脫落、破潰后可排出膿液。有時,疼痛、堅硬的紅?結節也可不化膿、不潰破,能?然吸收。
脖子癤腫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脂肪瘤:
脂肪瘤和周圍組織之間的境界比較清楚,質地較軟,生長緩慢,大多數體積都較小,推之活動度良好,活動時可引起皮膚凹陷,很少引起疼痛。
脖子脂肪瘤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頸部長個包常見于淋巴結炎、癤腫、脂肪瘤等,不同情況所出現的癥狀也不同,具體如下:
淋巴結炎:
頸部淋巴結炎常見于兒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齲齒、咽炎、口腔炎、外耳道炎等炎癥引起,通過淋巴引流途徑引起頸部淋巴結感染,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為主。
癤腫:
是單個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細菌性化膿性炎癥,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脂肪瘤:
通常是由于在患者體細胞內,存在一種致瘤因子。在正常情況下,這種致瘤因子處于失活狀態。但在各種內外誘因影響下,致瘤因子被激活,使正常脂肪細胞發生異常增生,導致脂肪組織沉積,并向體表或各個內臟器官突出形成腫塊,即脂肪瘤。
治療頸部長個包常見于癤腫、脂肪瘤、淋巴結炎等,不同情況的治療方式也不同,具體如下:
淋巴結炎:
以治療原發感染病灶為主,同時積極抗感染、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等。
癤腫:
多數癤腫可自行破潰、愈合,一般不需治療。病情較重的患者可通過外用藥物(魚石脂軟膏、碘酊、莫匹羅星軟膏)和內服藥物(青霉素類、頭孢類、大環內酯類或喹諾酮類抗生素)治療,病變化膿成熟,但尚未破潰,可行手術治療。
脂肪瘤:
較小(直徑1cm內)及多發脂肪瘤,一般不需處理,較大者宜行手術切除。
除以上相對常見的情況外,還有其他的可能性情況,比如纖維瘤等,建議患者積極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
[1]張建中,高興華.皮膚性病學.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76,379.
[2]王承明.全科醫學 高級醫師進階.第1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6:520.
[3]孫虹,張羅.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446.
[4]陳紅風.中醫外科學.第4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