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髖關節不對稱主要表現為雙下肢不等長、患肢活動受限、臀部皮膚褶皺不對稱等,可能是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后脫位導致。
癥狀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后脫位都能導致髖關節不對稱,但具體癥狀有一定區別。
髖關節發育不良:
表現為髖關節不對稱,兩下肢長短不一,且患側下肢活動力較差。一側(患肢)髖關節較不易向外展開。兩側大腿內側、腹股溝、會陰部或臀部之皮膚皺褶不對稱。一側(患側)的大腿粗隆向上外凸起。
髖關節不對稱影像圖
髖關節不對稱腿紋不一致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髖關節后脫位:
髖關節疼痛明顯,不能起立或站立,髖關節活動喪失,患側下肢呈內收、內旋、屈曲和縮短畸形,髖關節不對稱。
髖關節后脫位癥狀圖
病因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后脫位疾病癥狀不同,病因也有一定區別。
髖關節發育不良:
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但其發病與一些因素密切相關,包括韌帶松弛(通常有遺傳因素)、臀位產(尤其是足位分娩)、出生時和出生后襁褓的錯誤體位等。
髖關節后脫位:
多由間接暴力所引起,常發生于交通事故及拖拽傷。
治療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后脫位均需對癥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且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髖關節發育不良:
在兒童1歲以內發現先天性髖關節發育問題時,通常采用夾板固定就可治好。如果直到兒童開始走路后才發現,會難治療一些,需要用石膏固定髖關節,或者采取手術治療。
髖關節后脫位:
根據髖關節脫位類型的不同,需遵醫囑選擇復位手法以及固定和功能鍛煉。若脫位情況較為復雜,可遵醫囑選擇早期切開復位與內固定。
[1]姜虹.骨外科學 高級醫師進階.第1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6.285-286.
[2]施誠仁,蔡威,吳曄明,*主編.新生兒外科學第2版[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9.1019.
[3]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655-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