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腎虛屬于腎陰虛,氣虛和腎陰虛一般可以同時補,若是腎陽虛,建議先補氣虛。
氣虛和腎虛都屬于中醫術語,其中腎虛是指腎臟的精氣不足,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力降低,從而造成腎絡不通,可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兩類。腎陰虛與氣虛之中,沒有先補后補的講究,可以同時進行調理,病情一般不會相互影響。
若屬于腎陽虛,氣虛就是一個主要的病因,主要是由營養不足、精神刺激、過勞等原因導致的,以氣虛以及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征,主要表現為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進一步加深加重就容易出現腎陽虛,兩者之中是一種遞進的關系,建議先補氣虛,補完氣虛一般陽虛基本就恢復了。
如果長期精神狀態不佳、消化不良、面色偏黃或蒼白需及時就醫,通過望、聞、問、切等方式,配合西醫甲狀腺彩超、血常規等結果進行診斷。確診的患者應積極調理,比如肉蓯蓉、菟絲子、淫羊藿等補腎助陽的中藥適用于腎陽虛,腎陰虛可用的中藥是補腎養陰的,比如桑葚、女貞子等;而氣虛可服用生脈飲、補中益氣湯等藥物治療,配合足三里、勞宮等穴位艾灸,調護改善氣虛體質。
患者平時用藥和艾灸都需要遵醫囑,還要多注意飲食健康,可以多吃補腎健身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板栗、蝦、生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