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后一般在孕早期(妊娠前3個月)和孕晚期(妊娠后3個月)較易出現尿頻癥狀,但存在個體差異,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治療。
妊娠早期,子宮開始逐漸增大,在盆腔內壓迫前方的膀胱,使膀胱的有效容積減少,即使膀胱內僅有少量尿液,也會產生尿意,從而導致尿頻。不過這種尿頻通常不伴有尿痛、尿急等其他不適癥狀。隨著孕周增加,子宮增大超出盆腔,對膀胱的壓迫有所緩解,尿頻癥狀可能會有所減輕。到了孕晚期,胎兒頭部下降進入骨盆,再次對膀胱產生壓迫,尿頻癥狀又會再次出現或加重。但并非所有孕婦都會在相同時間出現尿頻,一些孕婦可能由于身體對子宮增大的適應能力較強,或者子宮位置等個體差異,尿頻癥狀不明顯。而如果尿頻伴有尿痛、尿急、發熱、腰痛等癥狀,可能提示尿路感染等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就醫檢查,如進行尿常規等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進行相應治療。
日常護理方面,孕婦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勤換內褲,減少細菌滋生,降低尿路感染的風險。適量飲水,不要因為尿頻而過度減少飲水量,以免影響身體代謝廢物的排出,但也不宜在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可少量多次飲用。晚上臨睡前適當減少飲水量,可減少夜間尿頻對睡眠的影響。當有尿意時應及時排尿,不要憋尿,以免尿液在膀胱內停留時間過長,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