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升高,尿液不一定會很黃。尿蛋白高即蛋白質在尿液中明顯增多,通常會使尿的表面張力增加,尿液中會出現較多泡沫,而不是表現為尿液顏色變化。尿液顏色變黃多見于尿液濃縮、攝入色素等生理性因素,也可能與肝臟代謝異常等病理性因素有關。
一、生理性因素:1、尿液濃縮:部分人群飲水量較少,尿液容量也會相應減少,而尿液中的代謝廢物并不會減少,在水分減少時,就會導致尿液濃縮,使尿液的顏色加深,變為黃色,甚至深黃色。在飲水增多后,尿液得到稀釋,顏色就會逐漸變淺;
2、攝入色素:日常生活中服用藥物或食物,也可以造成尿液顏色變黃。部分人群服用含有核黃素成分的藥物,其中的色素會經過尿液排出體外,從而使尿液變黃。另外,有些食物服用過多也可使尿液變黃色,甚至出現皮膚黃染的情況,如橘子、橙子、柚子等,過多食用后,其中的胡蘿卜素攝入量可能超過機體的代償能力,色素會經過尿液排泄,所以尿液會變黃,若同時喝水較少,可能尿液顏色會更深。
二、病理性因素:如果是肝臟代謝出現異常的人群,存在黃疸等情況,則提示血中的膽紅素較高,如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增加,則經過腎臟排出的尿膽原也會相應增加。尿膽原是保持尿液呈淡黃色的原因,當尿中的尿膽原增加后,在尿量不變的情況下,尿膽原的濃度會增加,尿液顏色可能會加深,變為黃色,甚至深黃色。
尿液顏色變黃時,建議在排除病理性因素的情況下多喝水,少吃會使尿液中色素增加的食物。另外,在出現尿蛋白高的時候,可以行進一步檢查,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等,明確腎臟功能是否存在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