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菌血癥的感染率一般在20%左右。具體如下:
1、菌血癥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長繁殖,只是短暫的一過性通過血液循環到達體內適宜部位后再進行繁殖而致病。一般來說,導尿管或者是體表的手術造口容易導致發生菌血癥。出現菌血癥的患者往往發生急性的多個器官的轉移性感染,并出現各種急性感染癥狀。一旦懷疑,應立即采血檢驗,確診后應立即針對感染菌治療。一切明顯的或隱匿的化膿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菌血癥的發生就可以減少。
2、血液透析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導致的菌血癥是常見的臨床問題之一。對于大多數菌血癥的血透人群,通常需要拔除導管。但是對于某些病人情況不同,如可能導致將來喪失通路的靜脈血栓和狹窄高危者,現有的血管通路位點是僅有的生命線,尤其對于那些不能長時間脫離透析的病人,拔除導管后一方面不一定能夠再植入,另一方面,若同一微生物出現再感染,也不一定有更好的預后。對于這些病人,需要挽救血管通路的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