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腐爛發臭可能是窩狀角質松解癥、腳癬、足汗癥等原因引起,具體還要依據相關檢查來明確診斷,同時需要保持局部的干燥,并遵醫囑進行治療。
1、窩狀角質松解癥:主要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可能與居住環境過于潮濕、溫暖或者長期赤腳走路有關,在發病初期會引起淺表層的角質剝蝕或者多汗,如果繼續發展可能會導致腳底皮膚的黏性增加,并且會伴隨皮膚的糜爛以及腫脹等,而且會有明顯的臭味;
2、腳癬:腳癬主要是皮膚癬菌感染導致,通常會出現皮膚的角化鱗屑以及脫皮干燥等癥狀,也有可能會出現水皰,如果出現繼發性感染,也會導致局部糜爛、潰瘍,并且會發臭;
3、足汗癥:足汗癥的發病可能與精神緊張、功能調節紊亂有關,少數也會與遺傳有關,通常會出現腳部出汗多,并且伴隨水皰以及瘙癢,如果長期受到摩擦可能會導致局部皮膚出現浸漬發白,引起皮膚的發紅糜爛,而且還會伴隨少量的滲液,還會發臭。
腳底如果出現腐爛發臭的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并且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同時還要避免過多的腳部活動,盡量穿寬松、透氣、舒適的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