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次面診
患者2012年因摔倒偶然發現垂體瘤,至上海長征醫院行鼻蝶手術及右側開顱手術,后于2012年11月行伽馬刀治療。2017年6月因突發雙眼失明,復查頭顱MRI提示腫瘤復發,至上海仁濟醫院先后兩次行經鼻蝶手術,術后視力有所恢復,2017年12月再次至北京天壇醫院行鼻蝶手術,具體情況不詳。2018年7月因走路不穩,生活無法自理,復查頭顱MRI提示腫瘤復發,至北京三博醫院就診,先后行鼻蝶手術、左側開顱手術、V-P分流術,術后恢復可,后再次行放射治療。2020年3月復查頭顱MRI提示腫瘤復發進展,至我科就診,擬行手術治療。精神稍差,飲食可,二便可,體重無明顯改變。
二、治療經過
患者入院后查體:神志清楚,精神稍差,應答基本切題,認知功能下降,遵囑活動,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射靈敏,雙眼視力下降,以左側顯著,雙顳側偏盲。左眼外展位,雙側額紋鼻唇溝對稱,口角無歪斜,伸舌居中,頸軟,四肢肌力肌張力基本正常,輕癱試驗(-),雙側巴氏征(-)。
輔助檢查:頭顱MEI(2020.07.09)提示:1、鞍區及頂骨術后改變,術區不規則軟組織腫物,最大截面約5.0×2.4cm,T2WI/FLAIR呈中高信號,DWI擴散受限,增強掃描不均勻明顯強化;病變向上侵達蝶竇,向下累及枕骨斜坡,向外侵犯右側壹翼內肌、左側翼內/外肌,雙側海綿竇,包繞雙側頸內動脈;結合病史可符合腫瘤復發。2、右側額葉不規則異常信號區,邊界尚清,大小約5.2×3.8cm,T2WI/FLAIR近等信號伴邊緣大片水腫,DWI未見明確擴散受限,增強掃描邊緣實性成分及內部分隔明顯強化,請追隨。3、右側頂葉不規則異常信號區,邊界尚清,大小約5.3×3.4cm,T2WI/FLAIR呈混雜等高信號伴內部明顯分層征象,DWI部分區域擴散受限,增強掃描邊緣實性成分明顯強化,病變邊緣另見大片水腫,術后改變?請結合臨床治療史追隨。4、右側頂葉異常信號,邊界清晰,大小約1.1cm,T2WI/FLAIR呈低信號,DWI未見明顯擴散受限,增強掃描未見強化,治療后改變可能大,請追隨。5、右側小腦半球及左側顳葉偽影嚴重,局部腦組織觀察欠佳,請結合臨床治療史。6、右側側腦室受壓變窄,中線結構左偏。入院診斷為:右側額頂頂葉占位病變,廣泛顱底溝通占位性病變,垂體瘤多次經鼻蝶、開顱術及放療后,v-p分流術后,甲狀腺功能減低,垂體功能低下。
患者入院后完善常規檢查,示無明顯手術禁忌癥,經科室討論后認為有手術指證,于2020.07.24行右側額頂頂葉多發占位病變切除+硬腦膜修補術+骨瓣復位固定術。于2020.08.13給予替莫唑胺治療。
現患者一般情況較好,無明顯特殊不適。查體:神志清楚,精神稍差,應答基本切題,認知功能下降,遵囑活動,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射靈敏,雙眼視力同術前,雙側額紋鼻唇溝對稱,口角無歪斜,伸舌居中,頸軟,四肢肌力肌張力基本正常,輕癱試驗(-),雙側巴氏征(-)。現病理回報提示垂體癌?;颊咭髱Щ熕幬锍鲈夯?,告知化療的相關分險和需定期復查血常規、血生化,如有異常暫停化療;患者及家屬表示理解,要求帶藥出院完成后續化療。
三、治療效果
現在患者一般情況較好,無明顯特殊不適。查體:神志清楚,精神稍差,應答基本切題,認知功能下降,遵囑活動,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射靈敏,雙眼視力同術前,雙側額紋鼻唇溝對稱,口角無歪斜,伸舌居中,頸軟,四肢肌力肌張力基本正常,輕癱試驗(-),雙側巴氏征(-)?;颊咭髱Щ熕幬锍鲈夯煟嬷煹南嚓P分險和需定期復查血常規、血生化,如有異常暫?;煟换颊呒凹覍俦硎纠斫?,要求帶藥出院完成后續化療。
四、注意事項
1、術后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
2、注意觀察手術傷口,紗布有無滲血或者流液,如有異常及時告知醫務人員。
3、嚴格遵醫囑用藥。
4、有不適癥狀或者病情變化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5、均衡營養,合理膳食,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
6、定期復查血常規、血生化,如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應暫停化療,及時就近就醫,或聯系我科。
7、建議內分泌科就診,糾正垂體功能低下及甲狀腺功能減低。
8、避免焦慮,保持愉悅的心情,對病情也是有利的。
五、個人感悟
本例患者垂體腺瘤反復復發,包括此次手術共經歷了8次手術治療,屬難治性垂體腺瘤及垂體腺癌。2018年的《歐洲內分泌協會難治性垂體瘤和垂體腺癌診治指南》,將難治性垂體腺瘤定義為經過正規的標準治療(手術、放療及常規藥物治療),仍不能控制的垂體腺瘤,表現為腫瘤復發或腫瘤快速生長。確診后需定期對其激素水平、腫瘤形態、大小侵襲性及生長速度做評估。難治性垂體腺瘤明顯侵犯腦組織,或出現腦內轉移,或蛛網膜下腔播撒,或通過血道顱外轉移者,不論其細胞形態如何均可診斷為垂體腺癌。病理學方面需對其腫瘤生物學做評估,現在常用KI-67、P53及有絲分裂指數三項指標評估活性及預后。治療上需依賴MDT,手術、放療及藥物治療,手術旨在解除壓迫及獲取病理組織,放療可有普通放療及立體定向放療,藥物治療方面對于不同類型垂體腺瘤有溴隱亭、卡麥角林、生長抑素類似物等,但往往作用有限。該指南推薦替莫唑胺為難治性垂體腺瘤及垂體腺癌的一線治療藥物,用藥時間≥6月。隨訪方面,這類病人需終生隨訪,隨訪間隔3-6月,隨訪項目包括垂體激素及MRI檢查。從隨訪結果看,該患者化療有一定效果,隨訪期內顱內未見腫瘤復發或出現新病灶,尚需繼續隨訪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