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跳蚤、虱子、螨、蚊、臭蟲、蠓蟲、蜂、蜱等昆蟲咬傷時,會感到刺痛并形成小腫塊,這在臨床上被稱作蟲咬皮炎。
蟲咬皮炎描述的是昆蟲叮咬皮膚后引發的局部皮膚過敏和炎癥反應。這種癥狀主要出現在腰部、臀部和四肢,其典型癥狀是皮膚上出現鮮紅的風團狀丘疹。這種癥狀在夏季和秋季較為常見,并可能伴隨瘙癢。通常情況下,這種癥狀會在幾小時或幾天內得到緩解,但有時可能會持續更久。部分患者可能會經歷輕度的過敏癥狀,例如咬傷附近的皮膚后會出現腫脹、發紅和疼痛的現象。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過敏癥狀,如呼吸不暢、頭暈等,這需要立刻前往醫院接受治療。
患者可以按照醫生的建議口服藥物來治療,例如鹽酸異丙嗪片等。此外,還可以使用外部藥物進行治療,例如地奈德乳膏或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對于患有皮膚病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以避免發生不良反應和并發癥。在日常生活中,應當重視個人的衛生習慣,采取適當的防蟲措施,選擇寬松和棉質的衣物,避免衣物過于厚重或溫暖,防止皮膚因溫度上升而產生更強烈的癢感。如果出現皮疹或瘙癢時,要及時就醫,醫生應根據病情給予相應的處理,并指導患者合理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