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氣是人體基本的物質,氣虛的癥狀通常指的是頭暈、動則汗出、面色蒼白、呼吸短促、身體虛弱、四肢乏力等。氣虛的表現主要看氣的功能,氣虛以后功能會出現問題。氣的主要功能有推動、溫煦、固攝、防御,以及氣化作用,不同功能出現問題時,會有不同方面的癥狀。
1、生長發育方面:氣具有推動功能,氣虛的患者可能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如生長遲緩等,同時氣虛患者會不愛運動,也會出現各種器官的功能減退,以及氣血運行不暢等表現,是由于氣的推動功能出現問題,常表現為少氣懶言、四肢倦怠等;
2、體溫方面:氣具有溫煦功能,氣虛患者會出現怕冷癥狀,特別是手腳冰涼,或者出現體溫偏低的情況;
3、出汗方面:氣具有固攝人體津液的作用,如果患者出現氣虛的情況,則會表現為津液脫失,如自汗,即白天時氣溫正常,即使不活動也會出汗,或者稍微活動就會出現大汗淋漓的情況;
4、抵抗力方面:氣具有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或風寒、風濕等邪氣入侵后,患者不易生病。如果患者的體質比較弱,防御功能受到破壞,則容易生病,受風后容易感冒,而且患病后難以痊愈;
5、新陳代謝方面:氣化功能通常指的是體內物質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氣的作用減退,即新陳代謝緩慢,臟腑功能衰弱,人體會出現乏力、動則氣喘、面色萎黃等一系列表現。
氣虛的表現多種多樣,要根據舌脈的表現以及臨床表現來確定。一般氣虛患者的舌體相對比較大,舌苔相對比較薄,脈象比較弱。如果出現了氣虛,可以服用中成藥,如玉屏風散、生脈飲等,還可以服用草藥,比如黃芪、黨參、人參等,也可以用外用方法進行治療,比如艾灸足三里、關元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