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陽虛一般是可以被治好的,常見的藥方包括真武湯和附子理中湯,需要嚴格遵醫囑用藥,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脾腎陽虛是一種中醫證候,表現為脾陽虛與腎陽虛兩者共同存在。脾與腎之間關系密切。脾主要負責運化和升清功能,同時也負責統血。脾陽則是維護脾在運化水濕、升清以及統血方面功能的關鍵因素。腎為先天之本,主生長發育及生殖活動。腎陽被視為身體元陽的基礎,為身體提供陽氣的溫暖,并負責推動、生長和發育,同時腎陽還能促進五臟六腑的正常運作。在人體中,脾臟與腎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所以說脾腎陽虛也就意味著腎氣虛弱了。脾腎陽虛會導致多種身體癥狀,包括但不限于身體各臟器的功能下降,如浮腫、腹瀉和陽氣全面下降?;颊哌€可能出現畏寒、怕冷、免疫力減弱和頻繁感冒等癥狀,這些都是脾腎陽虛在中醫中的表現。治療脾腎陽虛的基本原則是溫補脾腎。真武湯和附子理中湯均屬于溫補氣血方劑。真武湯的主要成分包括:炮附子、茯苓、白術、白芍、干姜和甘草。附子理中湯的主要成分包括:炮附子、干姜、人參、白術和甘草。
患有脾腎陽虛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當經常攝取性質偏暖、有助于補充腎陽和溫暖脾陽的食品,例如羊肉、雞肉和韭菜等。同時,還應注意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別注意保持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