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時氣溫下降較多,部分人群可能會出現手、腳等部位冰冷,嚴重者可出現腫脹、潰爛等癥狀。此類人群在天氣寒冷時需做好保暖工作,若發生凍傷時需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由于冬天寒冷、潮濕,長期暴露于此環境中,皮膚血管可能會痙攣收縮,導致組織缺氧,產熱不足而引起手的溫度較低,出現冬天凍手的情況,若一直處于暴露狀態未及時保暖,還可引起細胞損傷,進而引發凍瘡,當出現周圍血液循環不良、缺乏運動時可能會加重病情。凍瘡好發于肢端及暴露部位,如手指、手背、耳廓鼻尖等處,可表現為局限性水腫性紫紅斑塊或結節,嚴重時可有水皰,破潰后形成潰瘍,自覺有癢感和腫脹感,瘙癢受熱后加劇,有潰瘍者自覺疼痛。冬季發病,天氣轉暖后自愈,但易復發。
此類人群應注意保暖,天氣寒冷時可戴手套、減少接觸冷水、保持皮膚干燥,改善冬天凍手的現象,也可堅持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對寒冷的耐受性,若已出現凍瘡,未破潰時可外用維生素E乳等藥物減輕癥狀,已破潰時可遵醫囑使用硫酸新霉素軟膏、煙酰胺、硝苯地平、雙嘧達莫等擴血管藥物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