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退燒藥一般不影響輸液治療,所以患者通常是可以輸液的。
退燒藥主要是用于治療體溫超過38.5攝氏度的患者,臨床上常見藥物有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進而達到解熱鎮痛的效果。而發熱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癥狀,是指機體在致熱原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范圍,可能與細菌、病毒等感染,組織壞死以及其他系統性疾病相關。由于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屬于急性高熱嚴重時期,此時人體水、電解質和能量丟失情況比較嚴重,患者可前往醫院通過靜脈輸液進行補液治療,以免引起乏力、嗜睡等癥狀。
并且發熱大多與細菌、病毒感染相關,患者吃了退燒藥后,還可遵醫囑使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注射用青霉素鈉等抗生素類藥物進行輸液治療,能夠較好的消滅體內細菌。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則應遵醫囑使用注射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注射液等抗病毒藥物進行輸液治療,能夠抑制病毒復制,進而緩解癥狀。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進行輸液治療前,應向醫生明確說明自身出現的其他不適癥狀,還應說明服用退燒藥的劑量和時間,以免重復用藥,造成藥物在體內大量蓄積,引起藥效過強,加重不良反應。
此外,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如軟面條、雞蛋羹、藕粉等,避免吃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