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常見的疾病,可以是病毒、細菌感染,也可能是衣原體、支原體、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等引起。即使同樣是病毒感染導致的感冒,發病過程也可能不一樣,每個人存在一定差異。臨床常見感冒過程包括疾病潛伏期、發作期、恢復期等階段,其相關癥狀也各有不同之處。
1、疾病潛伏期:在感冒的該階段,病原菌活動通常比較活躍,可以侵犯人體的黏膜組織,此時人體免疫系統多能發現問題,但并不能對病毒進行識別。在該階段時,患者可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部分患者自身免疫力比較低,除上述癥狀外,還可出現頭痛、頭暈、全身無力、關節酸痛等病癥;
2、疾病發作期:在該階段時,人體內的免疫系統能夠準確識別病原菌,并且能夠組織機體相關細胞與病毒戰斗。此時可能會出現上述癥狀加重的情況,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低熱,也可以為中等度發熱或高熱。除了發熱、乏力、全身關節酸痛以外,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如腹痛、腹瀉,又稱為胃腸型感冒。此外,部分老人、機體反應相對比較差者,尤其是孩子,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全身炎癥反應,通常會有高熱、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有些感冒患者還伴有部分下呼吸道癥狀,如喘憋等,而且此類患者在嗓子痛、干、癢的基礎上,可能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細菌感染者可能有膿痰;
3、疾病恢復期:此時人體免疫系統多開始清理壞死的黏膜層,上述臨床癥狀多會逐漸減輕,患者會感到身體舒暢。但此時可能會有濃的痰液或鼻涕流出,其內多包裹著壞死的細胞黏液,之后濃稠的鼻涕、痰液等會逐漸消失,疾病也慢慢恢復。
總而言之,同樣是感冒,過程及其相應的癥狀可以不同。普通感冒多為病毒感染導致,屬于自限性疾病,病程大多在七天左右。如果患者癥狀比較嚴重,影響日常工作、生活、學習,可以及時就診,遵醫囑根據情況使用感冒膠囊、蒲地藍消炎片等藥物緩解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