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脾胃虛弱時,需要通過補氣健脾、理中和胃的方式進行治療。太子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作用,可用于緩解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癥狀,其可以與黃芪、山藥及牛肉等進行搭配,對于改善脾胃虛弱有一定作用。
1、黃芪: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經,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作用,可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等病癥。太子參配黃芪后可能達到益氣健脾、生津養血的作用,可緩解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虛乏力、食少便溏、食欲不振等癥狀;
2、山藥: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作用,用于改善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等病癥。所以太子參配山藥可以增強改善脾胃虛弱的作用,盡快使不適癥狀得到緩解;
3、牛肉:在生活中可以用太子參和牛肉燉煮后食用,牛肉可以為人體補充所需的精血,而太子參有補氣、健脾胃的功效,食用后可以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等癥狀。
除以上搭配外,還可以用太子參和豬肚燉煮后食用,豬肚也可以為人體補充所需的精血,配合太子參可以增強健脾胃的效果,可以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虛乏力、脾虛體倦、食少便溏等癥狀。脾胃虛弱者一般癥見食少納呆、食后脘腹脹滿、胃脘部隱隱作痛,在進食后或饑餓時,也可出現少氣懶言、四肢倦怠、痛時喜按喜暖、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緩弱,出現以上癥狀時可到醫院中醫科就診,通過望診、問診、切診、聞診了解情況后選擇合適藥物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