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出血,可能是生理性因素、體內熱毒旺盛、血瘀阻滯、皮膚嬌嫩敏感、操作不當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診治。
1.生理性因素:拔罐時負壓較大,可能會導致局部毛細血管破裂,從而引起出血。這通常是拔罐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出血量一般較少。治療上無需特殊處理,拔罐后注意局部清潔衛生,避免感染。
2.體內熱毒旺盛:體內熱毒積聚,氣血運行不暢。拔罐時通過負壓吸引,使熱毒隨血液外溢,導致出血,且血液顏色較深。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為主,可服用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牛黃解毒丸等。
3.血瘀阻滯:體內有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拔罐的負壓作用促使瘀血排出,表現為拔罐出血,血液多呈暗黑色。治療需活血化瘀,可選用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復方丹參片等。
4.皮膚嬌嫩敏感:有些人皮膚較為嬌嫩、敏感,拔罐的刺激相對較強,容易引起出血。治療應避免再次強烈刺激,保持皮膚清潔。必要時可涂抹一些具有修復作用的藥膏,如云南白藥氣霧劑、康復新液、紅霉素軟膏等。
5.操作不當:拔罐時手法不正確,如負壓過大、留罐時間過長等,會造成拔罐出血過多。治療應立即停止拔罐,局部按壓止血。如有需要,可服用酚磺乙胺、維生素K1、云南白藥膠囊等止血藥物。
需注意,使用上述藥物時要謹遵醫囑,及時就醫,根據自身情況合理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