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的寶寶大都比較頑皮,有些家長脾氣比較暴躁,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對其打罵。如果只是偶爾進行批評,且體罰程度較輕,可能不會導致太多后果,寶寶年齡較小,容易忘記;但如果經常進行打罵,且程度較重,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寶寶脾氣暴躁、撒謊、膽小懦弱,產生自卑、抑郁傾向,頑固倔強、產生仇恨心理、身體傷害等,會對寶寶心理發育造成極大影響。除了心理方面,家長打寶寶比較嚴重時,也可能造成寶寶身體上的傷害。
1、脾氣暴躁:三歲前寶寶模仿能力比較強,家長在家中若總是對其進行打罵,他可能會模仿家長打罵其它寶寶。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后寶寶可能會有暴力傾向,進而會使其變得性情暴躁、行為粗野,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
2、易撒謊:一旦家長在寶寶做錯事情后就對其進行打罵,寶寶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可能會撒謊騙家長。若被家長發現,為了懲罰寶寶,可能家長打罵更加嚴重,寶寶會為了逃避打罵,選擇再次撒謊,久而久之會形成惡性循環;
3、膽小懦弱:三歲前的寶寶若平時經常被打罵,可導致其見到家長后心里感到恐懼、害怕,長此以往就會導致看到任何人都感到恐懼、害怕,不敢接近其他人,甚至看到打罵就會躲閃,時間長了就會變成膽小、懦弱的性格;
4、產生自卑感、抑郁傾向:經常被打罵的寶寶會感覺到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總是低人一等,甚至受到小朋友的譏笑、欺辱后,也不能反抗,長期以往心里就產生了自暴自棄的心理,并且還容易失去上進心。此外,若家長總是因寶寶犯錯對其打罵,可能會傷害寶寶的自尊心,使其做任何事情沒有自信,并且也不敢與人交流,慢慢會使寶寶產生抑郁傾向;
5、頑固倔強:如果父母親脾氣比較粗暴,習慣打罵寶寶,沒有傾聽寶寶心聲,在打罵過程中寶寶的心理會產生對抗情緒,久而久之性格就會變得比較頑固倔強;
6、產生仇恨心理:三歲前的寶寶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若父母經常對其打罵,可能會使寶寶在感情上與父母疏遠,時間長了之后就可能會發展為仇恨父母;
7、身體傷害:如果家長打罵寶寶比較嚴重,可能導致寶寶出現外傷,也可能出現骨折,嚴重時可因受到外力導致顱內出血等情況。
如果三歲前的寶寶在生活中犯了錯誤,家長需要盡量耐心、細致的教導。當然,如果是原則性錯誤,不能妥協,要嚴厲教育,但還是以耐心、細致教育為主。此外,家長要學會耐心傾聽,多了解寶寶,盡量不要遇事就采取武力的方法教育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