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人群習慣于吃完就睡,這不是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對身體各個方面產生不利影響,可導致胃排空障礙、睡眠質量不佳,長期如此還可能導致肥胖的風險增加。
1、胃排空障礙:吃完就睡,人體躺在床上處于一個水平的狀態,此時攝入的食物無法通過地心引力的作用,按照正常速度通過食道、胃部和腸道,就會造成胃排空障礙。一方面,因為食物堆積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導致胃腸蠕動速度減慢,消化不良的情況就會出現,主要表現為腹脹、腹痛等腹部不適癥狀。另一方面,也容易誘發胃食管反流,因為吃完就睡會導致胃內容物堆積,此時食管下段括約肌容易出現松弛就會反流,反流物可反流至食管,甚至咽喉及口腔部位,可能導致反酸、燒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出現。吃完就睡除了會導致上述腸胃不適癥狀,還會因為胃排空障礙,導致胃酸侵蝕食管、胃部黏膜,可誘發食管炎、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2、睡眠質量不佳:吃完就睡時,胃腸道的血液供應會增加,腦部的血供就會隨之減少,加之胃腸道不適癥狀的存在,會導致睡眠質量不佳的情況出現,會導致睡醒后依然精神萎靡,容易犯困;
3、肥胖:吃完就睡,機體所攝入的熱量無法被充分消耗,就會轉化為脂肪導致肥胖的情況出現。
因此,不建議吃完就睡,建議每餐吃7-8分飽,吃完飯30分鐘后散散步走動一下,再睡覺,這樣才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對于本身胃腸道功能差的人群,要選擇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