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是指下腹部,例假是指月經。下腹部總是像來月經一樣隱隱作痛,可能是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妊娠相關問題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治療。
1.盆腔炎:病原體感染盆腔,引起炎癥反應。不潔同房、分娩、流產等因素可導致病原體入侵。炎癥刺激盆腔組織,引起下腹部疼痛。常伴有發熱、白帶增多等癥狀。治療需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膠囊、甲硝唑片。同時可配合物理治療促進炎癥吸收。
2.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如盆腔、卵巢等。隨著月經周期,異位的內膜組織也會出血刺激周圍組織,引起疼痛。疼痛程度和時間因人而異,可在月經期間或非經期出現。治療可根據病情選擇藥物或手術治療。藥物方面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萘普生片緩解疼痛,也可使用激素類藥物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戈舍瑞林緩釋植入劑、曲普瑞林注射液等抑制卵巢功能,減少內異癥病灶的活性。
3.子宮肌瘤:肌瘤增大可壓迫周圍組織或引起子宮收縮,導致下腹部疼痛。肌瘤的形成與激素水平、遺傳等因素有關。疼痛一般為隱痛,可伴有月經改變、腹部包塊等癥狀。若肌瘤較小且無癥狀,可觀察隨訪。若癥狀明顯或肌瘤較大,可能需要手術治療。藥物方面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如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戈舍瑞林緩釋植入劑、曲普瑞林注射液等縮小肌瘤體積。
4.卵巢囊腫:卵巢囊腫增大或發生扭轉、破裂等情況時,可引起下腹部疼痛。囊腫的形成原因多樣,如內分泌失調、炎癥等。疼痛程度因囊腫性質和情況而異。較小的囊腫可觀察隨訪,較大或有癥狀的囊腫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如果是炎癥性囊腫,可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頭孢曲松鈉等治療。
5.妊娠相關問題:如先兆流產、異位妊娠等。妊娠后,子宮增大、子宮收縮或胚胎異常等情況可引起下腹部疼痛。不同情況的癥狀和治療方法不同。先兆流產可表現為陰道流血、腹痛等,需臥床休息,使用保胎藥物黃體酮膠囊、地屈孕酮片、烯丙雌醇片等。異位妊娠則可能出現停經、腹痛、陰道流血等癥狀,需根據病情選擇手術或藥物治療,藥物甲氨蝶呤片等。
在使用上述藥物時,一定要謹遵醫囑,不可自行用藥。如果下腹部疼痛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和診斷,以便采取合適的治療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