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周期的平均時長是28天,其中月經前的10天,也即月經的第19至28天。根據組織學的變化,這段時間被歸類為分泌期。其中,月經的第19天是分泌的早期階段,20至23天是分泌的中期,而24至28天則是分泌的晚期階段。
在分泌的早期階段,膜腺體的長度明顯增加,其彎曲也更為突出。腺上皮細胞開始形成含有糖原的核下空泡,這是該階段的組織學標志,并常常伴隨著間質的水腫,同時螺旋小動脈也在持續增長和彎曲。
在分泌的中期階段,這一時期的子宮內膜比之前更加厚實,呈現出鋸齒的形態。腺體內的分泌上皮細胞的頂端胞膜發生破裂,導致細胞內的糖原進入腺體,表現為頂漿分泌。在這一階段,子宮間質變得更為疏松和水腫,螺旋小動脈進一步增長并開始卷曲。
分泌的晚期階段是月經的早期,與黃體的退化階段相似。在這一階段,子宮內膜呈現海綿狀,厚度可達10mm,其腺體開口朝向宮腔,并有糖原等分泌物流出,導致間質變得更加疏松和水腫。螺旋小動脈的增長速度極快,其厚度超過了子宮內膜,變得更為曲折,與此同時,血管的管腔也開始擴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