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玫瑰糠疹初起為孤立的玫瑰色淡紅斑,之后會逐漸擴大,皮損邊緣可出現鱗屑樣改變。
玫瑰糠疹的具體病因不明,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細胞免疫反應可能參與本病的發生。
癥狀玫瑰糠疹多累及中青年,春秋季多見。初起皮損為孤立的玫瑰色淡紅斑,橢圓形或環狀損害,直徑可迅速擴大至2-3cm,邊界清楚,上覆細小鱗屑,稱為前驅斑或母斑,常發生于軀干和四肢近端。
玫瑰糠疹母斑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在母斑形成后1-2周內皮損可逐漸增多擴大,形同母斑,直徑0.2-1cm,常呈橢圓形,邊緣覆圈狀游離緣向內的細薄鱗屑,長軸與皮紋平行,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癢。
玫瑰糠疹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玫瑰糠疹的病因尚不明確,多在春秋季節發病,病程有自限性,較少復發,所以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也可能與細菌、真菌或寄生蟲感染以及過敏因素有關。細胞免疫反應也可參與本病發生,如皮膚內浸潤的細胞主要是輔助/誘導T淋巴細胞,表皮、真皮乳頭內朗格漢斯細胞顯著增多,角質形成細胞出現HLA-DR抗原的表達。
治療玫瑰糠疹有自限性,治療目的主要是減輕癥狀和縮短病程。局部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糖皮質激素。瘙癢明顯者可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病情嚴重或病程較長者可酌情短期小劑量口服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此外,照射UVB有助于促進皮損消退,縮短病程。
[1]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37.
[2]樸永君.皮膚性病學 高級醫師進階.第1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6.391-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