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由SARS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所以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為SARS冠狀病毒。如果患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需進行隔離治療。
SARS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傳播,在密閉的空間、人流密度較大的情況下,可引發聚集性病毒傳播。病毒感染潛伏期為1-16天,通常是3-5天,主要以發熱為首發癥狀,并伴有畏寒癥狀,患者發熱時體溫常超過38℃,呈不規則熱或者弛張熱,可持續1-2周。此外,還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瀉等癥狀,起病3-7天后可能出現干咳、少痰,痰中可帶有血絲。病情在10-14天左右達到高峰,咳嗽癥狀會明顯加重,并可出現氣急、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的癥狀,死亡率比較高。
我國已經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一類傳染病,并規定按甲類傳染病進行報告、隔離治療和管理。當發現或懷疑本病時,應盡快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日常生活中,室內需經常通風換氣,減少大型集會,避免人員聚集,保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