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黃芩和黃芩都是唇形科的植物,只是炮制方法、形態、功效上存在一定的區別。建議到正規醫院中醫科就診咨詢,完善相關檢查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1、黃芩:是指將該植物的干燥根莖洗凈、曬干、去除灰塵,然后進行切片,通常外觀為黃色,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清熱解毒等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熱毒亢盛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氣喘、高熱、口干口苦等病癥;
2、炒黃芩:是黃芩的炮制品,先將黃芩片用黃酒浸潤,待全部浸透后,再進行炒制,炒至微微焦黃即可。通過這種炮制方法,能夠減緩黃芩的苦寒之性,使其清熱而不傷脾胃陽氣。因此孕婦也可以使用,能夠用于治療孕婦熱邪過盛引起的胎動不安等情況,具有一定的安胎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黃芩的苦寒之性較強,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脾胃陽氣損傷,出現腹瀉、胃痛、食欲不振、乏力、嘔吐等不良反應,因此一定要遵醫囑服藥。服藥期間需注意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