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小孩痔瘡主要可表現為肛門的小肉球,可能會伴有瘙癢、肛門不適、潮濕等癥狀。
小孩痔瘡肛門出現小肉球的原因可能與肛墊下移和靜脈曲張有關。
癥狀小孩痔瘡肛門的小肉球根據分類不同,可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具體如下:
內痔內痔可分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Ⅰ度無痔脫出,Ⅱ度排便時痔脫出,便后可自行回納,常伴隨便血,Ⅲ度偶有便血,勞累、步行過久、負重、咳嗽或排便時痔脫出,需用手回納,Ⅳ度偶有便血,痔長期脫出于肛門外,無法回納或回納后又立即脫出。
外痔主要表現是肛門不適感,常有黏液分泌物流出,有時伴局部瘙癢,若發生血栓性外痔,疼痛劇烈,咳嗽或排便時加劇,數日后可減輕,可在肛周看見暗紫色橢圓形腫物,表面皮膚水腫、質硬、壓痛明顯。
混合痔兼有內痔及外痔的臨床表現,嚴重時呈環狀脫出肛門外,在肛周呈梅花狀,稱環狀痔。痔脫出時若發生嵌頓,可引起充血、水腫甚至壞死。
小孩痔瘡肛門的小肉球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小孩痔瘡肛門的小肉球可能與肛墊下移、靜脈曲張有關,具體如下:
肛墊下移肛墊位于肛管的黏膜下,由靜脈平滑肌、彈性組織和結締組織組成,起著肛門墊圈的作用,協助括約肌完全封閉肛門。
正常情況下,肛墊在排便時被推擠下移,排便后可自行回縮至原位,若小孩反復便秘,引起腹內壓增高,肛墊內正常纖維彈力結構破壞,伴有肛墊內靜脈的曲張和慢性炎癥纖維化,肛墊出現病理性肥大,并向遠側移位后形成痔,表現為肛門出現小肉球。
靜脈曲張門靜脈系統及其分支直腸靜脈都無靜脈瓣、直腸上下靜脈叢管壁薄且位置淺、末端直腸黏膜下組織松弛,都容易出現血液淤積和靜脈擴張。
直腸肛管位于腹腔最下部,任何引起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如久坐久立、便秘、腹水及盆腔巨大腫瘤等,均可阻礙直腸靜脈回流,導致痔的形成。
此外,小孩長期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可使局部充血,肛周感染,可引起靜脈周圍炎,使肛墊肥厚,營養不良可使局部組織萎縮無力,這些因素都可誘發痔的發生,導致小孩肛門出現小肉球。
治療小孩痔瘡肛門的小肉球的治療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具體如下:
非手術治療小孩痔初期或無癥狀靜止期的痔,可以通過飲食調整、溫水坐浴、肛管內用痔瘡膏等藥物、手法痔塊回納等方法治療,Ⅱ度出血性內痔可以在痔核上方的黏膜下層注入硬化劑,使痔塊硬化、萎縮。
Ⅱ度、Ⅲ度內痔可以由醫生操作,將特制的膠圈套在內痔根部,使痔缺血壞死,脫落而治愈。
手術治療當保守治療效果不滿意、痔脫出嚴重、套扎治療失敗時,手術切除是最好的方法。手術方法包括痔切除術、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激光切除痔核、血栓性外痔剝離術等。
[1]李樂之,路潛.外科護理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516-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