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口腔內壁起泡,可能是拔牙創導致,也可以為氣噴槍引起的口腔內壁氣腫或骨組織異常等導致。如果自身無法明確為何種原因,建議積極就診于口腔科等相關科室,以查明原因,采取相應處理。
1、拔牙創:在拔牙過程中某些難以拔除的牙創口較大,采用黏膜翻瓣、去骨、分根、骨鑿等辦法拔牙,創口較大,可出現黏膜血腫反應,或者血塊、血凝塊,導致拔牙后口腔內壁起泡。這種情況需要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甲硝唑片治療,如果拔牙后3-5天出現劇烈疼痛,口腔內壁起泡也沒有明顯消退,還需要拔牙窩徹底搔刮,局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以及涂抹碘甘油治療;
2、口腔內壁氣腫:困難的拔牙術中,采用氣霧噴至齦下引起口腔內壁氣腫,導致拔牙后口腔內壁起泡,輕度者可以自行恢復。除了口腔內壁起泡,伴有明顯的面部腫脹,需要立即輸液治療,比如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甲硝唑注射液,預防繼發感染的可能;
3、骨組織異常:拔牙創被骨組織取代過程中,牙槽骨骨質的改造也很活躍,同時有骨吸收及增生的現象,特別在牙槽嵴及頰側骨質更明顯,約經2個月以后逐漸穩定。這也是拔牙后,尤其是多個牙齒拔除后,牙槽嵴或頰側容易出現骨尖的原因之一,表現為拔牙后口腔內壁起泡,但是泡質硬。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不必特殊處理;
4、其他原因:過量的麻藥在局部浸潤麻醉后,可能逐漸刺激形成黏膜的反應,導致拔牙后口腔內壁起泡。這種情況一般不需要任何處理,一段時間后可以自行恢復,或者可以用康復新液含漱,加快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