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傳播在我國是乙肝的主要傳播途徑,如果母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或乙肝患者,在沒有進行母嬰隔斷的情況下,出生第1年嬰兒有90%的可能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成為新的傳染源。母嬰阻斷可以減少嬰兒感染乙肝的概率,嬰兒可以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間隔1個月和6個月分別接種乙肝疫苗,即“0、1、6方案”,可降低乙肝感染的風險,有效率可達90%。
母嬰傳播包括宮內感染、圍生期傳播、分娩后傳播,宮內感染是指嬰兒通過胎盤感染,如果胎盤沒有損傷,發生宮內感染的幾率較低。圍生期傳播是指嬰兒破損的黏膜、皮膚接觸到母親的血液、羊水、陰道分泌物等,且剖腹產不會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分娩后傳播主要是因為母嬰之間的親密接觸導致。
乙肝屬于慢性疾病,如果沒有及時控制,可能會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癌。所以阻斷母嬰垂直傳播能減少嚴重肝病的發病率,從而大大減少家庭及社會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