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基底細胞瘤的皮損可單發,表現為疙瘩,形狀不規則,表面可破潰、結痂和脫皮,可遵醫囑進行手術、冷凍、激光等治療。
癥狀基底細胞瘤的皮損可單發,表現為較大的疙瘩,明顯突出于皮膚表面,形狀不規則,呈淡紅色,表面凹凸不平,伴破潰、結痂和脫皮,觸摸有粗糙感。
基底細胞癌疙瘩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基底細胞癌的病因和日曬有關,發病率隨日光暴露量、年齡增加而增加。另外,接觸大劑量電離輻射、慢性砷中毒、免疫功能低下、燒傷等因素,可能誘發基底細胞癌。
治療基底細胞癌患者平時應注意避免陽光暴曬,淺表型基底細胞癌可局部應用氟尿嘧啶軟膏、咪喹莫特乳膏或皮損內注射干擾素。
理想療法是手術治療,包括常規手術和Mohs手術,病灶較小者適用于前者,而復發以及眶周、鼻周、口周等處的基底細胞癌,宜選用后者。
另外對于局限性病灶,還可選用冷凍、激光、光動力等方法治療。相關藥物治療和操作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1]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02-204.
[2]張建中,高興華.皮膚性病學.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373-374.
[3]方洪元,邢衛斌,張秉新,徐海環.實用皮膚性病手冊.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885-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