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暴躁可能與熬夜、飲食不節等生理因素有關,也可能與躁郁癥、焦慮癥等病理因素有關。建議患者前往醫院神經內科進行檢查,遵醫囑進行對癥調理。
1、生理因素:如果頻繁熬夜,易導致身體內分泌水平失衡,使激素分泌失調。激素分泌失調者可能會造成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受損、血壓異常升高等情況,加重了個人情緒心理暴躁、煩悶情況的發生風險。此外,如果長期進食碳水化合物較少,會導致人體血糖水平維持在較低水平。血糖水平偏低時,腎上腺素、皮質醇等應激激素進入血液循環,就易出現暴躁、煩悶、易怒、焦慮、低落等不良情緒表現。建議平時規律個人作息,不要長期熬夜;保持均衡的膳食結構,充分攝入蛋白質、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行。平時多與他人溝通,適當參加旅游、聚會等社會性活動,也可幫助分散注意力,改善暴躁的心理狀態。
2、病理因素:若心情暴躁持續一個月以上且難以得到緩解,伴有注意力分散、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等癥,考慮是躁郁癥、焦慮癥等疾病所致。建議到正規醫院的精神科進行腦電圖、綜合量表等項目檢查,進一步明確病情。若確診為精神性質的疾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碳酸鋰緩釋片、佐匹克隆片等藥物緩解癥狀。平時可以到心理治療機構接受心理輔導治療,也有利于暴躁、焦慮等不適情緒的排解。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腦血管病變患者也可出現心情暴躁的情況,這類患者多伴有心動過速、血壓升高等癥,建議患者及時到專業醫院進行對癥治療,可有效減輕心情暴躁、心律失常等生理不適癥狀,促進病情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