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靜可能是由精神壓力過大、焦慮等情緒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攝入外源性物質導致的,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處理方法。具體分析如下:
1.情緒因素:長期精神壓力大、焦慮等情緒因素,可使大腦一直處于工作狀態,導致交感神經長期興奮,可能引起心不靜,患者容易出現過度擔心、坐立不安、心情焦躁等癥狀。當情緒因素引起心不靜時,患者需積極地去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通過聽音樂、加強鍛煉等方式緩解,必要時可進行心理咨詢。
2.攝入外源性物質:心不靜也可能與攝入外源性物質有關,例如,因為治療疾病攝入了抗生素、特殊藥物等,會使心不平靜,繼而出現心煩、心亂、心慌、心悸、甲狀腺功能失調等癥狀,如果是攝入外源性物質造成心不靜,建議原發疾病治療有所好轉就停止使用該藥物,心不靜的癥狀可以逐漸得到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