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檢查中,發現血小板低,做骨髓穿刺主要是判斷血小板低的原因。一般可以檢查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疾病,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1、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是一種復雜的多種機制共同參與的獲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的發生是由于患者對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介導的血小板過度破壞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制,出現血小板減少,伴或者不伴有皮膚黏膜出血的臨床表現。
2、脾功能亢進:一般分為原發性脾功能亢進與繼發性脾功能亢進兩類,原發性脾功能亢進目前病因不明,繼發性脾功能亢進則與多系統疾病相關,如感染性疾病、門脈高壓癥、系統性紅斑狼瘡、溶血性貧血等。當出現脾功能亢進時,可通過血小板指數低,骨髓穿刺進行輔助診斷。
3、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因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臨床表現有貧血、出血、感染等,實驗室檢查可有血小板低、全血細胞減少的情況,進行骨髓穿刺可以對該病提供提示性診斷。
4、溶血性貧血:由于紅細胞破壞加速,超過骨髓造血代償能力,使血液中紅細胞減少而導致的疾病。該疾病的病因十分多樣,各種導致紅細胞破壞加速的因素都可能導致該病的發生,進行骨髓穿刺,可了解骨的造血功能,判斷是否存在溶血性貧血。
5、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屬于造血干細胞的腫瘤性疾病,一般表現為貧血、出血及感染。通過骨髓穿刺檢查,可明確患者骨髓造血細胞有無異常造血。
骨髓穿刺術后,應避免傷口沾水,防止引起感染,還要注意多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