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性味辛、溫,具有溫肺化痰以及理氣散結的功效。白芥子的最佳配伍,需根據患者的病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選擇,不同的病證需與不同藥物進行配伍。
1、寒痰:當患者存在寒痰壅肺、咳喘胸悶、痰多食少時,可遵醫囑使用三子養親湯,白芥子需配伍蘇子、萊菔子,效果更佳;
2、冷哮日久:若患者屬于哮喘中的冷哮日久,白芥子可配伍細辛、甘遂、麝香等中藥,研為細末,于三伏之際外敷肺俞、膏肓等穴位治療效果較好;
3、懸飲:懸飲咳喘、胸悶脅痛的患者可遵醫囑使用白芥子配伍甘遂、大戟等藥物,常見方為控涎丹;
4、陰疽流注:治療患者陰疽流注時,常以白芥子配伍鹿角膠、肉桂、熟地等中藥,可起到溫陽通滯、化痰散結的作用;
5、痰濕阻滯:如果用于治療痰濕阻滯經絡,導致的肢體麻木、關節腫痛,常以白芥子配伍馬錢子、沒藥,治療效果較好。
除上述配伍外,白芥子與白術、三棱等中藥配伍可調理氣血,白芥子與青皮等中藥配伍可緩解胸脅疼痛。注意由于白芥子辛溫走散、耗氣傷陰,因此久咳肺虛、陰虛火旺的患者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