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一般是指牙周病,齦下刮治一般是指齦下刮治術。牙周病進行齦下刮治術的危害主要包括牙齦黏膜損傷出血、感染擴散、牙髓炎風險、牙周膿腫、菌血癥等。齦下刮治術主要用于去除附著于牙周袋內根面上的齦下牙結石和菌斑,并刮除受到毒素污染的病變牙骨質,從而去除引起牙齦炎癥的刺激物。此方法有利于形成光滑、堅硬且清潔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根面,并有助于形成牙周組織愈合的條件。
1、牙齦黏膜損傷出血
齦下刮治過程中,如果操作不規范或過于粗暴,容易導致牙齦損傷,引起出血。
2、感染擴散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口腔炎癥或感染,在進行齦下刮治時,細菌和毒素可能隨著血液循環而擴散到其他部位,加重病情。
3、牙髓炎風險
齦下刮治可能對牙體組織造成損傷,如果不注意衛生,容易引發繼發性感染,導致牙髓受到刺激或感染。
4、牙周膿腫
如果在齦下刮治過程中沒有嚴格無菌操作或消毒不徹底,細菌可能進入牙周袋內繁殖,引發急性炎癥反應,形成膿腫。
5、菌血癥
刮治時細菌可能通過損傷的牙齦黏膜進入血液循環,有產生菌血癥的風險。
綜上所述,齦下刮治術雖然是一種治療牙周病的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危害和風險。因此,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患者應充分了解這種方法的優缺點,并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決策。同時,重視口腔健康的日常維護,也是預防牙周病的關鍵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