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腰間盤即腰椎間盤,主要由髓核、纖維環、軟骨終板構成。
腰椎間盤在脊柱承受軀干重量、保持整個身體正常的生理姿勢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結構腰椎間盤為兩腰椎之間的纖維軟骨連接,主要由髓核、纖維環和軟骨終板三部分構成。
腰椎間盤結構圖
腰椎間盤位置圖
髓核:
髓核是一種液態團塊,由含有大量親水性氨基葡萄糖聚糖的膠樣凝膠組成,位于椎間盤的中央,在下腰椎則較偏向后方。
腰椎間盤髓核圖
纖維環:
纖維環由纖維軟骨組成,纖維軟骨內有多層相互交叉的膠原纖維束。纖維環纖維與椎間盤平面呈30°角,相鄰的兩層纖維束的走向相互交叉。纖維環內層纖維附于軟骨終板,而外層纖維則直接止于椎體的骨性部分,這些纖維叫做Sharpey纖維。
椎間盤纖維環圖
軟骨終板:
軟骨終板位于椎體與纖維環、髓核之間,由透明軟骨構成。
腰椎間盤軟骨終板圖
作用腰椎間盤在介入脊柱承受軀干重量、聯系肢體、保持整個身體正常的生理姿勢、進行軀干的各種運動時,發揮著特殊的功能。
保持脊柱的高度、維持身高:
隨著椎體的發育,椎間盤增長,以此增加了脊柱的長度。
連結相間盤上下兩椎體,使椎體間有一定活動度:
椎間盤的特殊結構允許椎體間借助髓核的彈性和移動以及纖維環的張力做運動,使脊柱有最大的活動度,能進行腰部的各方向活動。
使椎體表面承受相同的力:
即使椎體間仍然有一定的傾斜度,但通過髓核半液狀的成分使整個椎間盤承受相同的應力。
緩沖作用:
椎間盤是脊柱吸收震蕩的主要結構,起著彈性墊的作用。當椎體承受縱向負載時,髓核用纖維環借其良好的彈性向外周膨脹,起著力傳導的緩沖作用,有減震作用,在行走、彈跳、跑步或者高處墜落或肩、背、腰部突然負荷時,起到保護脊髓及腦部重要神經作用,防止震蕩顱腦和脊髓。
維持后方關節突間一定的距離和高度,保持椎間孔的大小。
維持脊柱的曲度:
不同部位的椎間盤厚度不一,在同一腰椎間盤其前方厚,后方薄,使腰椎出現生理性前凸曲線。
[1]李開南主編.脊柱骨折[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73.
[2]黃曉琳.人體運動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