竄稀在臨床上稱為腹瀉,如果患者長期腹瀉,很有可能會得痔瘡;但患者只是偶爾腹瀉,一般不會得該病。如果患有該病,患者應積極通過藥物或手術進行治療。
在肛管的黏膜下有一層環狀的由靜脈、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組成的肛管血管墊,簡稱肛墊,起閉合肛管、節制排便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肛墊與Treitz肌、周圍一些纖維組織疏松地附著在肛管肌壁上,排便時主要受到向下的壓力被推向下,排便后借其自身的收縮作用,縮回到肛管內。如果患者長期腹瀉,容易導致排便次數增多,反復刺激肛門使肛墊的收縮能力受到影響,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后,肛墊則充血、下移并增生肥大,從而形成痔瘡。
但是如果患者只是偶爾因腹部著涼、飲食不當等因素引起腹瀉,患者可不用過于擔心,此時肛墊的彈性回縮作用一般不會受到影響,也就不容易誘發痔瘡。建議長期腹瀉的患者遵醫囑服用蒙脫石散、雙歧三聯活菌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當患者出現肛周脫垂、瘙癢、出血、疼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通過肛門鏡檢查、腸鏡檢查、直腸指診等檢查來明確診斷。患者可遵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片、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等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需遵醫囑采用痔瘡微創手術、痔瘡無痛手術等手術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