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醫上常見的外治方法,通過燃燒的艾葉熏灼體表穴位或病變部位來達到治療作用。中脘和神闕在醫學上指的是中脘穴和神闕穴,艾灸這兩個穴位可起到補氣健脾的功效。
1、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八脈穴中的腹穴,與脾胃有關的疾病均可以用中脘穴進行治療。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需要調理脾胃,來協助其它臟腑氣血的恢復時,可取中脘穴。中脘穴是調理脾胃的重要穴位,艾灸此穴位可以治療胃痛、腹脹、納呆、嘔吐、吞酸、呃逆、黃疸、肝積、癲狂,以及心脾兩虛引起的失眠、驚悸、哮喘等癥狀;
2、神闕穴:屬于任脈的范疇,艾灸神闕穴既可以治療脾胃相關疾病,如腹痛、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等,也可以用于治療泌尿系統疾病,如水腫脹滿、小便不利。另外也可以大補人身之元氣,如治療生殖系統疾病,包括女性的痛經、閉經、崩漏帶下,男性的陽痿、早泄、性功能下降等疾病。還可以用于扶陽固脫,主要用于陽氣暴脫、血壓下降、四肢厥冷等病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