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蝕性葡萄胎和絨癌的鑒別主要包括繼發因素不同、惡性程度不同、病理變化不同、臨床表現不同、組織學診斷不同。
1、繼發因素不同:侵蝕性葡萄胎全部繼發于葡萄胎妊娠。而絨癌除可以繼發于葡萄胎妊娠,也可繼發于非葡萄胎妊娠,如異位妊娠、流產、足月產等;
2、惡性程度不同:侵蝕性葡萄胎惡性程度低于絨癌,預后較好。而絨癌的惡性程度比較高,發生轉移的時間較早,且轉移范圍廣泛,死亡率較高,預后較差;
3、病理變化不同:侵蝕性葡萄胎可在子宮肌層內形成水泡樣組織,還可能形成絨毛結構。而絨癌形成的腫瘤雖然也在子宮肌層內,但沒有固定形態,不會形成水泡樣或絨毛結構;
4、臨床表現不同:侵蝕性葡萄胎和絨癌均可出現陰道流血、子宮復舊不全、卵巢黃素化囊腫、腹痛、假孕等無轉移滋養細胞腫瘤癥狀。但因為絨癌轉移較早且范圍廣泛,除上述癥狀外還可出現轉移性滋養細胞腫瘤,臨床檢查可發現陰道轉移、肺轉移、腦轉移、肝轉移等相關癥狀;
5、組織學診斷不同:在子宮肌層內或子宮外轉移灶組織中若見到絨毛或退化的絨毛陰影,臨床上則可診斷為侵蝕性葡萄胎。若僅見成片滋養細胞浸潤及壞死出血,未見絨毛結構者,則可診斷為絨癌。
侵蝕性葡萄胎和絨癌均屬于來源于胎盤滋養細胞的增生性疾病。按組織學分類,侵蝕性葡萄胎屬于葡萄胎妊娠,而絨癌屬于妊娠滋養細胞腫瘤,兩者在臨床表現、診斷及處理原則有相似性,但也存在區別,可以相互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