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覺得冷通常是體溫上升期。
發熱是指機體在致熱原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范圍的情況。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組織的創傷與壞死等因素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發熱的問題,腋窩體溫通常會超過37.3℃。當患者的體溫逐漸上升時,身體的血液分布可能會發生變化,到達重要臟器的血液會增加,就會導致皮膚和四肢末端的血液較少,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發冷的情況。另外,處于體溫上升期的患者,其身體的散熱能力可能會減弱,產熱增加,皮膚內的小血管可能會收縮,皮膚血流量減少,就容易導致皮膚溫度降低,使患者感覺冷。
因此,當患者處于體溫上升期時,通常會有畏寒、寒戰等癥狀,還可能會有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皮膚蒼白等癥狀。當患者的體溫繼續升高,達到高峰時,畏寒、寒戰等情況就會消失,可能會有身體感覺發熱、燒灼、全身出汗等癥狀。
建議患者要及時控制自己的體溫,避免體溫持續處于較高的狀態。當患者出現低熱的情況時,可以通過冷敷額頭、溫水擦浴等方式來降溫。如果患者的體溫超過了38.5℃,可以及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緩釋膠囊、阿司匹林腸溶片等藥物進行退熱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