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旺脾虛濕氣重吃黃連清胃丸、香砂六君丸、藿香正氣丸、清胃黃連丸、參苓白術散等中成藥,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用藥。
1.黃連清胃丸:主要由黃連、梔子、連翹、大黃、升麻、知母等組成。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善清胃中實火,梔子、連翹助黃連清熱瀉火之力,大黃可通腑瀉熱,升麻升散解毒且引藥上行,知母滋陰清熱以防熱盛傷陰。此藥對于胃火旺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臭、胃脘灼熱疼痛等癥狀有顯著療效,能有效清瀉胃火,改善胃部的熱盛狀態。但因含有大黃等瀉下藥,不宜長期大量服用,以免損傷脾胃正氣。
2.香砂六君丸:包含木香、砂仁、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等。其中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木香、砂仁理氣醒脾,陳皮、半夏燥濕化痰。該藥在健脾益氣的同時能行氣化濕,可緩解脾虛濕氣重導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稀等癥狀,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使脾氣健運,濕邪得化,且因有理氣之品,可防止補而滯氣,調節脾胃功能紊亂,尤其適用于脾胃虛弱兼氣滯濕阻者。
3.藿香正氣丸:由藿香、紫蘇、白芷、白術、陳皮、半夏、厚樸、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棗、生姜等組成。藿香芳香化濕、和中止嘔、發表解暑,紫蘇、白芷解表散寒、芳香化濕,白術、茯苓健脾滲濕,陳皮、半夏、厚樸理氣燥濕化痰。其可外散風寒,內化濕濁,對于胃火旺且因外感寒濕或內傷濕滯導致的脘腹痞悶、嘔吐泄瀉、發熱惡寒等癥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既能清除胃中郁火,又能化解脾胃濕邪,恢復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
4.清胃黃連丸:有黃連、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參、地黃、牡丹皮、天花粉、連翹、梔子、黃柏、黃芩、赤芍等成分。黃連、石膏等大清胃火,知母、玄參、地黃等滋陰清熱,以防胃火傷陰,桔梗、連翹等清熱利咽,牡丹皮、赤芍等涼血清熱。此藥適用于胃火旺且熱勢較盛,出現咽喉腫痛、齒齦出血、腮頰腫痛等癥狀伴有陰虛表現者,在清瀉胃火的同時兼顧滋陰,使胃熱得清,陰液得養,病情得以緩解。
5.參苓白術散:主要有人參、茯苓、白術、桔梗、山藥、甘草、白扁豆、蓮子肉、砂仁、薏苡仁等。人參、白術、茯苓等健脾益氣,薏苡仁、白扁豆、山藥、蓮子肉等健脾滲濕,砂仁理氣醒脾,桔梗載藥上行。該藥側重于健脾祛濕止瀉,對于脾虛濕盛引起的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癥狀效果良好,通過增強脾胃功能,使水濕運化正常,從而改善身體的濕濁狀態,間接緩解因脾虛濕盛導致的胃中不適,使脾胃功能逐步恢復平衡。
胃火旺脾虛濕氣重選擇中成藥時,務必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具體癥狀、體質等綜合判斷后用藥。日常護理方面,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規律作息,適當運動,保持心情舒暢,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和身體的健康。
